近半年來,多家公司相繼宣布了大規模VC擴產計劃。最新動態來自華盛鋰電。
該公司于4月2日公告,計劃通過其控股子公司湖北華盛祥和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投資約9.5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6萬噸碳酸亞乙烯酯(VC)項目”,一期規劃產能為3萬噸。項目資金將來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籌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鋰電子公司祥和新能源的“年產8萬噸氯代碳酸乙烯酯項目(一期4萬噸)”已進入試產階段。
氯代碳酸乙烯酯是生產VC的關鍵中間體,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將為華盛鋰電新增的VC產能提供穩定的原料保障。此舉旨在進一步鞏固并擴大華盛鋰電在VC市場的規模優勢。根據公開信息,華盛鋰電目前已具備9000噸的VC年產能。
在此之前,由寧德時代參股的山東亙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年底公布了更為龐大的擴產藍圖。
該公司計劃在山東威海分三期建設總計20萬噸的VC產能,其中一、二期各5萬噸,三期10萬噸,項目總投資額高達50億元人民幣。
頭部企業的擴產手筆均以萬噸級起步,顯示出對未來市場需求的強烈信心。
除上述大型項目外,亦有千噸級別的擴產計劃浮出水面,包括烏海市津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規劃的年產3000噸VC及配套項目,以及棗莊華博化工同樣計劃新增的年產3000噸VC產能。
VC作為一種擴產周期相對較長的化工品,其產能的集中擴張被市場解讀為鋰電行業中長期需求穩健的有力佐證。
市場數據顯示,鋰電池排產需求保持強勁。進入4月,電解液排產環比增長超過5%。今年以來,受國內新能源汽車新品密集發布、各地“以舊換新”政策細則落地以及全球儲能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等多重因素提振,鋰電池排產數據持續向好。
VC在不同類型鋰電池中的添加比例存在差異。據了解,其在三元電池中的添加比例通常為1%-2%,而在動力型磷酸鐵鋰電池中則提升至3%-5%,在儲能型LFP電池中的添加比例更可高達4%-6%。因此,磷酸鐵鋰電池在動力和儲能兩大領域的滲透率持續提升,直接帶動了對VC需求的增長。
此外,硅基負極材料的商業化應用也為VC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盡管納米硅基負極已逐步推向市場,但其在充放電過程中反復的體積膨脹與收縮易導致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的穩定性變差。SEI膜的反復破裂與重建會消耗電解液和鋰離子,影響電池性能。在電解液中添加VC有助于生成更薄、更致密、更穩定的SEI膜,對于提升硅基負極電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至關重要。
GGII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鋰電池用硅基復合材料出貨量達到2.1萬噸,同比增長11%,預示著硅基負極對VC需求的拉動作用將逐步顯現。
盡管擴產潮涌動,但VC市場價格此前已在低位徘徊較長時間。截至上周,VC噸均價約為5萬元人民幣,雖較前期有所回暖,但仍處相對低位。
與此同時,下游電池企業對VC產品的品質要求正不斷提高,部分領先企業已將VC產品純度標準從99.95%提升至要求更高的99.995%。市場期待此輪擴產不僅帶來量的增長,更能推動高性能、高純度VC產品的供應,以滿足下一代電池技術發展的需求。
綜合來看,VC行業的密集擴產反映了產業鏈對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長期增長潛力的共識,同時也伴隨著對產品性能升級和成本控制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