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產業鏈上游業績承壓,電池企業回春
近日,鋰產業鏈上多家企業發布了半年報。從數據上來看,原先的賺錢大戶鋰礦石企業風光不再,部分龍頭企業業績下滑明顯,盈利的企業和2022年同期相比,凈利潤也減少了。而動力電池企業則業績平穩向上,經歷鋰原料價格的暴跌和回暖,鋰產業鏈的利潤分布逐漸趨于平衡。
鋰礦企業盈利下降
日前,鋰礦龍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均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兩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出現明顯下滑。
贛鋒鋰業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1.45億元,同比增長25.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50億元,同比下降19.35%。對此,贛鋒鋰業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由于鋰行業市場需求波動、鋰電下游客戶庫存水平控制等因素,公司的鋰化工板塊產品的整體產銷量水平受到一定影響。
而另一鋰礦巨頭天齊鋰業下滑勢頭比贛鋒鋰業還猛。天齊鋰業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248.23億元,同比增長73.64%;歸母凈利潤64.52億元,同比下降37.52%。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收133.75億元,環比增長16.82%;歸母凈利潤15.77億元,環比降低67.65%。
財報中,天齊鋰業表示業績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鋰化工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導致其鋰化工產品毛利下降。其二是鋰精礦售價上漲導致該公司控股子公司文菲爾德凈利潤增加,少數股東損益增加;此外,上年同期天齊鋰業參股公司SES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產生由長期股權投資變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投資收益,本報告期內無此事項,同比投資收益減少約12億元等。
公司半年報對上半年業績不利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是下游端的需求增長不及預期,且不排除下游行業規模增速變緩的可能性。公司還指出,2021-2022年間鋰化工產品價格呈上行趨勢,大量企業和資金進入行業,可能使相關產能短期內快速增長,造成鋰化工產品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進而對公司鋰化工產品市場份額、利潤等造成影響。
受鋰鹽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除了兩家龍頭企業,其余主營鋰鹽和鋰礦開發的資源型企業,今年上半年的利潤亦是“降聲”一片。
8月25日,雅化集團發布2023年中報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2.16億元,同比增長3.53%;歸屬凈利潤9.51億元,同比下降57.98%。
對比2022年175.82%的營收增長和384.53%的凈利增長,上半年雅化集團業績驟降。對于原因,雅化集團此前在業績預告中稱,“主要是受鋰行業供需變化影響,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另外,鹽湖提鋰龍頭鹽湖股份上半年營收99.56億元,同比大降42.44%,歸母凈利潤為50.97億元,同比大降44.33%。西藏礦業的下降程度更為明顯,公司上半年營收2.83億元,同比大降76.79%,上半年利潤僅僅2529.6萬元,暴降94.68%。盛新鋰能上半年營業收入47.58億元,同比下降7.30%;歸母凈利潤6.11億元,下降幅度達到79.75%。
川能動力成為少數實現凈利潤增長的企業。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37.51%和69.36%。
從多家上市公司半年報的分析來看,鋰礦企業2023年半年度業績下降的原因,主要在于報告期內受鋰行業供需變化,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于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逃不開的周期
在短短半年前的2022年報季,幾乎所有的鋰礦企業都交出了一份極為亮眼的年度業績報告——天齊鋰業2022年凈利潤為241.25億元,同比增長約10倍;贛鋒鋰業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92.16%;鹽湖股份凈利潤213.54億元,同比增長近3倍;天華超凈2022年凈利潤為65.86億元,同比增長6.2倍;雅化集團2022年實現凈利潤45.38億,同比增長3.8倍。
為何2023上半年會出現如此大范圍的跳水現象?
最大的原因就是今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跳水疊加下游終端需求減少,導致了上游的鋰鹽廠商們出貨量大大減少,業績數據受到影響。
今年一季度,產業鏈下游極致去庫存導致需求走弱,碳酸鋰現價相比去年11月份的60萬元/噸價格高位,一度大幅下跌近70%,隨后有所回暖。上海鋼聯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4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與此前持平,均價報20.75萬元/噸。
過去的兩年,是碳酸鋰身價暴漲的兩年。數據顯示,金屬鋰價格2021年全年上漲175.26%;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現貨價格在2021年全年的漲幅分別為418.87%、349.49%;2022年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屢創新高,全年累計漲幅在84%左右。這也是去年上游的碳酸鋰企業業績暴漲的原因所在。
今年上半年,在下游企業產能過剩,需求大幅減少的情況,鋰價也從1月份一路下跌至4月份的最低點約18萬元/噸。隨后碳酸鋰價格觸底反彈,開始緩慢回升,但終端需求沒有明顯恢復預期,上下游博弈加劇,想要回到歷史高點幾無可能。
在新能源產業日趨壯大的形勢下,鋰已經變身為“白色石油”,資源的戰略地位已經不言而喻。碳酸鋰價格運行的周期性,也極大影響產業鏈上的企業。
在今年的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提出要加強碳酸鋰等原材料的“穩價保供”;隨后7月21日,碳酸鋰期貨正式在廣交所上市。業內專家認為,由于碳酸鋰現貨價格波動大,大部分企業缺少應對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管理手段,碳酸鋰期貨的出現,能夠幫助企業可以通過風險對沖、套期保值、庫存管理等方式平抑現貨價格的波動,有助于保持業績穩定。
電池企業業績亮眼
上游承壓,而產業鏈中游的電池企業卻表現優異。
直接原因是原材料價格快速下降導致電池企業成本壓力趨緩,國內電池企業普遍盈利有所修復,動力電池企業各家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中創新航、孚能科技、欣旺達在內的動力電池企業營業收入都有明顯增長。
從凈利潤看,寧德時代仍然保持著業界“霸主”地位,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892.46億元,同比增長20.33%。當期凈利潤水平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同比大漲153.64%。在同類企業中遙遙領先。盡管今年電池產品價格有所下調,但寧德時代毛利率穩中有升。上半年,其動力電池系統的毛利率為20.35%,儲能電池系統的毛利率為21.32%。
億緯鋰能半年報業績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9.76億元,同比增長53.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51億元,同比增長58.27%。報告期內,公司動力電池出貨量達12.65 GWh,同比增加79.46%。
國軒高科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39億元,同比增長76.42%,公司歸母凈利潤2.09億元,同比增長223.75%。公司扣非歸母凈利潤實現轉正至3537.01萬元,同比增長120.43%,經營性凈現金流1.65億元,同比增長80.19%。
欣旺達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2.36億元,同比增長2.39%;實現歸母凈利潤4.38億元,同比增長17.86%;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3.70億元,同比增長49.66%。
此外,中創新航上半年實現營業額約122.95億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長34.1%;凈利潤約2.66億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長60.8%。
派能科技上半年營業收入約25.57億元,同比增長37.94%;實現歸母凈利潤6.93億元,同比增長162.91%。報告期內,公司儲能系統產品銷售量為1374.04MWh。
可以看出,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派能科技,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50%,頭部電池企業通過控制成本等方式,有效緩解了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壓力,業績持續向好。
行業預計隨著產能的進一步釋放,鋰電產業鏈各個環節利潤分配逐漸進入洗牌階段。家里有“礦”,有“鋰”走遍天下的企業也得收斂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