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算機、手機到風能太陽能儲能再到各類電動汽車,作為一種高效、可循環使用的能量轉換與儲存方式,鋰離子電池在生活中已無處不在。鋰離子電池有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四大材料,其中隔膜的性能直接影響到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整套生產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可提供整套濕法鋰電池隔膜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還被國家行業部門認定為中國濕法鋰電池隔膜裝備制造基地,目前還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生產鋰電池隔膜產品。
打破進口設備壟斷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迅速擴張,隔膜的市場需求也日趨擴大,僅2010年至2015年五年間就增長了近三倍。
“鋰電隔膜是電池材料中最后一個國產替代進口的領域。以前國內企業不惜重金去美國日本買隔膜,最貴時要20塊錢一平方米。現在國產化之后已降到4到5塊錢一平方米。”中科華聯副總經理袁軍說。
隔膜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之一,在動力電池中隔絕正負極,其性能關鍵程度,直接影響到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然而作為“鋰電之芯”的隔膜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尤其高端隔膜產品需要大量進口。
2013年,中科華聯第一條鋰電池隔膜生產演示線投產,打破了進口設備的壟斷,并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中科華聯自主研發的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還破解了雙向同步拉伸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投資大、能耗高、建設周期長、環境污染大等難題。其“第二代高速雙向同步拉伸”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應用于各類雙向拉伸薄膜的生產中,具有可與日、韓、德等同類國際知名廠家競爭的能力。
以鋰電池隔膜設備為基礎,中科華聯積極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拓展隔膜設備在其他高端隔膜領域的應用。
2016年12月,中科華聯在中德生態園成立子公司,從事濕法鋰電池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一期項目的3條生產線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2018年初投產。
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產業平臺
早期東芝公司和日本制鋼所向國內鋰電隔膜生產商輸出設備,而生產工藝問題一般不負責解決。中科華聯則采用了與之不同的“交鑰匙”模式,完成隔膜生產線所有的設計、采購、制造、安裝、調試、培訓等工作,向客戶提供隔膜整線解決方案。
“與東芝等國外巨頭相比,我們不僅提供設備,還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工藝和配方,并配套自主開發的隔膜生產管理軟件,幫助客戶降低能耗和成本,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的服務。我們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實現了隔膜裝備的國產替代。”袁軍介紹。
中科華聯的隔膜展示線,可直觀地向客戶呈現隔膜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并可利用該展示線向客戶提供技術培訓、工藝講解、使用指導。
不止于此,中科華聯還把目光放在新材料產業開發平臺的打造上。袁軍表示:“我們是開放式的平臺,別的企業項目也可以來孵化,可以使用實驗設施,甚至我們幫助其開發,項目孵化出來再以多種方式實現回報。”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持續高漲,整車有北汽、上汽、一汽新能源等,電池則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沃特瑪等。新能源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聯姻”,電池企業與隔膜等電池配套材料生產商綁定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上下游聯動、互利共贏的產業鏈格局,正在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國家未來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整個新能源行業上下游企業將迎來一次洗牌,那些產能小、成本高、中低端的企業將最先受到市場沖擊。通過技術創新、立足高端產品,整合上下游資源發揮集聚效應,不斷拓展隔膜行業新的空間,這是中科華聯的戰略目標。
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整套生產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唯一可提供整套濕法鋰電池隔膜自動化生產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還被國家行業部門認定為中國濕法鋰電池隔膜裝備制造基地,目前還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生產鋰電池隔膜產品。
打破進口設備壟斷
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迅速擴張,隔膜的市場需求也日趨擴大,僅2010年至2015年五年間就增長了近三倍。
“鋰電隔膜是電池材料中最后一個國產替代進口的領域。以前國內企業不惜重金去美國日本買隔膜,最貴時要20塊錢一平方米。現在國產化之后已降到4到5塊錢一平方米。”中科華聯副總經理袁軍說。
隔膜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之一,在動力電池中隔絕正負極,其性能關鍵程度,直接影響到電池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然而作為“鋰電之芯”的隔膜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尤其高端隔膜產品需要大量進口。
2013年,中科華聯第一條鋰電池隔膜生產演示線投產,打破了進口設備的壟斷,并被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中科華聯自主研發的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還破解了雙向同步拉伸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投資大、能耗高、建設周期長、環境污染大等難題。其“第二代高速雙向同步拉伸”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應用于各類雙向拉伸薄膜的生產中,具有可與日、韓、德等同類國際知名廠家競爭的能力。
以鋰電池隔膜設備為基礎,中科華聯積極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拓展隔膜設備在其他高端隔膜領域的應用。
2016年12月,中科華聯在中德生態園成立子公司,從事濕法鋰電池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一期項目的3條生產線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預計2018年初投產。
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產業平臺
早期東芝公司和日本制鋼所向國內鋰電隔膜生產商輸出設備,而生產工藝問題一般不負責解決。中科華聯則采用了與之不同的“交鑰匙”模式,完成隔膜生產線所有的設計、采購、制造、安裝、調試、培訓等工作,向客戶提供隔膜整線解決方案。
“與東芝等國外巨頭相比,我們不僅提供設備,還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工藝和配方,并配套自主開發的隔膜生產管理軟件,幫助客戶降低能耗和成本,實際上是三位一體的服務。我們以創新的商業模式實現了隔膜裝備的國產替代。”袁軍介紹。
中科華聯的隔膜展示線,可直觀地向客戶呈現隔膜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并可利用該展示線向客戶提供技術培訓、工藝講解、使用指導。
不止于此,中科華聯還把目光放在新材料產業開發平臺的打造上。袁軍表示:“我們是開放式的平臺,別的企業項目也可以來孵化,可以使用實驗設施,甚至我們幫助其開發,項目孵化出來再以多種方式實現回報。”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持續高漲,整車有北汽、上汽、一汽新能源等,電池則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比亞迪、沃特瑪等。新能源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聯姻”,電池企業與隔膜等電池配套材料生產商綁定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上下游聯動、互利共贏的產業鏈格局,正在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國家未來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車補貼,整個新能源行業上下游企業將迎來一次洗牌,那些產能小、成本高、中低端的企業將最先受到市場沖擊。通過技術創新、立足高端產品,整合上下游資源發揮集聚效應,不斷拓展隔膜行業新的空間,這是中科華聯的戰略目標。